面瘫在中医中被称为“口僻”“吊线风”,也常称为“面瘫”“卒口僻”。其核心病机为外邪侵袭面部经络,导致气血运行受阻,引发面部肌肉弛缓或挛急

发布日期:2025-09-10 12:33    点击次数:83
面瘫在中医中被称为“口僻”“吊线风”,也常称为“面瘫”“卒口僻”。其核心病机为外邪侵袭面部经络,导致气血运行受阻,引发面部肌肉弛缓或挛急。中医认为该病与风、寒、湿等外邪及正气不足密切相关。

一、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理解

外邪侵袭:风寒或风热之邪侵犯面部经络(尤其是阳明经和少阳经),导致气血瘀滞,筋脉失养。 

正气不足:患者素体气血亏虚,或肝肾阴虚,导致外邪乘虚而入,加重病情。 

情志与劳损:长期劳累、情绪紧张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。 

二、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

中医将面瘫分为以下证型:

风寒阻络型:面部发紧、怕冷,舌淡苔白。治以祛风散寒、温经通络,常用方剂如小续命汤。

风热袭络型:面部灼热、口干,舌红苔黄。治以疏风清热,方用大秦艽汤加减。

气血两虚型:病程较长,乏力倦怠,治宜益气养血,选用补阳还五汤或八珍汤。

三、中医特色疗法

针灸治疗: 1.

主穴:地仓、颊车、合谷、翳风、阳白。

配穴:风寒加风池,风热加曲池,气血虚加足三里。急性期以远端取穴为主,恢复期加强局部刺激。

中药外治: 2.

马钱子粉调敷患侧穴位,或桂枝、防风等药物熏蒸。

推拿与拔罐: 3.

面部轻柔点按配合循经推拿,背俞穴拔罐以祛风散寒。

四、预防与调护

避风寒:发病初期避免直接吹风,外出佩戴口罩或围巾。

热敷与锻炼:用温毛巾热敷患侧,配合鼓腮、抬眉等面部肌肉训练。

情绪调节:避免焦虑,保证充足睡眠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面瘫急性期(发病1周内)需避免强刺激治疗,恢复期(2周后)可逐渐增加治疗强度。若久治不愈或合并其他症状(如耳后疼痛、味觉减退),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颅内病变。

中医治疗强调“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”,通过整体调理改善体质,降低复发风险。   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